“原来抢救室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这么紧张!”“今天第一次做心肺复苏,原来正确的手法这么重要!”
......
今日,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门诊和急诊大厅内人声鼎沸却秩序井然,一场以“走进生命的第一线,认识急诊科的‘急’与‘救’”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火热举行,30余名参与者化身“体验官”,亲身触摸生命急救脉搏,揭开了这处“生死战场”的神秘面纱。



在急诊科护士长引导下,“体验官”们首先踏入了急诊核心区域,从高效运转的分诊台到设备林立的抢救室,体验紧张有序的救治场景,急诊科特有的“急迫感”扑面而来。护士长现场讲解:“这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时刻处于备战状态。每一分钟都关乎生命存续,这就是急诊‘急’字的真正重量。”

在“救”的科普环节,急诊科朱存志主任化繁为简,用通俗语言剖析了心脑血管急症、严重外伤、急性中毒等常见危重病种的识别要点与黄金救治原则,让艰深的医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Part.1 技能在手,守护生命不等待
实用急救技能培训是本次开放日的“重头戏”。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急诊专业团队借助人体模型,手把手传授心肺复苏(CPR),AED的规范操作流程,强调“黄金4分钟”对心跳骤停者的决定性意义。

“手臂垂直,按压深度5-6厘米!”参与者轮番上阵练习,医护人员们细致纠正动作,汗水浸透衣背也浑然不觉。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同样气氛热烈,针对成人、儿童及婴儿的不同操作要领被逐一拆解,不少市民感慨:“这些技能关键时刻真能救命,今天学得太值了!”

Part.2 夏季风险早知道,急救要点记心间
针对酷暑季节高发的中暑与溺水隐患,急诊医生专设讲堂深入剖析。从中暑先兆识别、现场快速降温措施;溺水者上岸后的关键施救步骤——清理气道、科学控水、及时心肺复苏,每一步都关乎生死逆转。医生特别提醒公众警惕常见的“倒背控水”等错误做法,强调“早呼救、早复苏”的核心原则。

活动尾声,参与者们仍热情高涨,围住医护人员热烈提问。


活动最后,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张志敏副院长在总结中表示,本次开放日活动的举办,旨在打破医学知识壁垒,让急救技能从医院“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筑牢社会急救网络的第一道防线。

当“急”迫的警钟与“救”治的力量被真切感知,当知识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底气,这场开放日已超越简单的参观,它在每个人心中悄然埋下了“第一响应人”的种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正是对生命至上的最坚实回应。
素材来源:朱存志
编辑:吴文祺
审核: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