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 , 癌症似乎成了“不治之症”的代名词。事实上,癌症可防可控。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三个1/3的目标,即: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1/3 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我们把肿瘤想象成一个鸡蛋,而人体器官是一袋大米。
良性肿瘤:一般有个包膜,就像一个带壳的完好鸡蛋。当它掉到一袋米里,拿出来就行,米还能继续吃。
原位癌:还在早期,待在原位不动,没有扩散、转移。就像一个煮熟、剥了壳的鸡蛋,如果不管它,很快就会变臭,所以得马上拿出来,会“顺”走一点大米,但损失不大。
恶性肿瘤:像一个打碎的生鸡蛋。如果及早发现,处理及时,倒掉一部分大米就可以了。只有等到鸡蛋臭了,也就是肿瘤晚期,这一袋米才没法吃。
早期筛查预防很重要
确诊癌症并不等同于“死刑判决”。如果我们有身体的微小变化,如大小便习惯改变、反复的出血、身体的肿块、吞咽困难、持续的咳嗽或声音嘶哑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还要定期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体检,积极完成每一项身体检查,及早发现身体的不良因素,尽早干预。
筛查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癌症及癌前期病变,从而及早开始更好更有效的治疗。肿瘤是如何被发现的呢?癌症早期筛查怎么做?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癌症风险?
今天,我们给您讲讲与癌症有关的科普~
肺癌
肺癌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如咳嗽、胸闷等,很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刺激性咳嗽或剧烈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气促等表现。
建议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吸二手烟,有慢性肺部疾病,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体检,或在出现不适时及时就医接受肺部CT等检查。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进行LDCT(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64排或以上,多排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若检出肺结节,根据结节影像特征及大小,如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胸部CT平扫或增强来复查;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第一杀手”,其典型症状是无痛性并进行性生长的乳房肿块,单侧肿块较为常见。
可以通过乳腺彩超或钼靶检查发现异常,在日常洗澡时也可通过科学的触摸进行自检。
一般妇女,40岁之前不推荐筛查;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推荐40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磁共振(MRI)检查。
胃癌
胃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食欲下降、反酸、嗳气(也就是打嗝)、消瘦明显等,由于症状与消化不良很相似,也极易被忽视。
建议长期出现上述症状无缓解且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饮食不规律的人,或有慢性胃病的人群应进行胃镜检查,年龄超过40岁的普通人群也建议检查。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或情况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结直肠癌
排便习惯改变(包括次数改变)、腹痛便血、食欲不振等都是结直肠癌的主要表现,很多人会跟“痔疮”相混淆而延误治疗。
一般人群,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每10年1次肠镜,直到75岁;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者,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大便隐血),每5年1次肠镜;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大便隐血),每10年1次肠镜。
“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遗传咨询;风险评估和基因检测;从20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的患者小10岁时)开始筛查,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肝癌
肝癌早期通常没有典型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可进展为腹胀、食欲不振、腹部肿块、腹水、黄疸等症状。
本身就有肝炎、肝硬化的患者要尤其注意,当身体出现不适后要及时就医诊断。而普通人群特别是长期饮酒、脂肪肝群体也应定期体检,通过B超、血液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1次。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近年日益高发,主要见于年轻女性,多数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一般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块或结节。当然,也有少数长期拖延不治的甲状腺癌发展至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或组织,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情况。甲状腺癌可通过甲状腺彩超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等及时发现。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特别是近些年癌症早筛技术的进步,一些肿瘤早期就能发现和切除,解除隐患。癌症治疗技术进步,一些大手术变成小手术,患者的创伤减少了。小手术用微创能解决,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大为减轻,5年生存率较好。一些难治的癌症好治了,术后容易复发的能让癌灶休眠了,人获得带瘤长期生存的机会。以前抗癌需要大量的钱财,现在不少药物已进入医保,治疗的经济压力减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