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讲座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打好保“胃”战
信息来源:南京天印山医院医教处 发布时间:2023-04-18 浏览:1427 次

你养“胃”健康,“胃”护你周全

——打好保“胃”战

我国是胃癌“大国”,每年全世界新发胃癌将近一半是中国病人。 

胃癌高发,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东亚三国在地理位置、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均是胃癌的高发地区,通过积极的预防,近年来已经取得一定成绩,胃癌的发病率在东亚地区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如何正确科学“养胃”,避免“胃病”发展为胃癌,需要我们每个人现在就行动起来。

胃癌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胃的黏膜细胞出现癌变,就叫胃癌,起初只是发生在胃的黏膜层,逐渐往黏膜下层和黏膜下的肌肉层发展,甚至穿透胃壁进入胃周围的组织。同时胃癌细胞还可以转移到胃周围的淋巴结,顺着淋巴管继续往远处淋巴组织转移;通过胃的血管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和组织。

1.jpg

胃癌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慢性胃疾病相关。比如高盐饮食、高亚硝酸盐饮食(腌制食品)、微生物感染、维生素不足等。美国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癌发生率上升,感染后5年、10年和20年胃癌的发病率分别为0.37%、0.5%和0.65%。另外,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上皮增生、肠化生,胃溃疡均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2.png

胃癌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特征。我们平常所说“胃病”其实多半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上皮增生、肠化生,胃溃疡等,也可表现为和胃癌一样的“不舒服”症状,比如不规律“胃痛”,泛酸、嗳气、胃口不好、恶心、消瘦等症状。所以胃癌的“防”强调的是“养胃”、胃癌的“治”强调的是定期的体检。

所谓的“养胃”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一、饮食干预

1、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在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中发现柑橘类水果的摄入可以起到预防胃癌的作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随后的一份报告称,水果摄入的增加“可能”和蔬菜摄入的增加“可能”降低了胃癌的风险。很多人以为“养胃”就是要给胃一些软烂的食物,让胃多“休息”,少“运动”。其实食物烹调时间越久,营养素损失越多。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都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性质不稳定几乎不耐热。长时间的烹调,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以及叶酸的损失较多。比如蔬菜煮5~10分钟,维生素C损失率可达70%~90%;煮土豆维生素B1损失率可达75~85%、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损失率达70~95%,叶酸损失率达50~90%。另外长期吃软烂的食物还会使胃蠕动锻炼减少,胃的正常的机能下降。

3.jpg

2、限制盐和腌制食品的消费。高盐饮食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并且高盐中含有的硝酸的成分,硝酸盐在胃酸的作用下可以还原成亚硝酸盐,那对胃黏膜更是有害的。尽量避免进食剩菜剩饭、烧烤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或其他化学物质,对胃黏膜非常刺激,长期以来有可能含有致癌的作用。

二、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1、进食规律,定时定点吃饭,保持七分饱,改掉“废寝忘食”、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胃酸以及其他的消化因子一方面帮助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对胃黏膜本身有刺激。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一个主要刺激就是食物,长期空腹,缺乏食物的刺激,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基于“用进废退”的原理,胃粘膜腺体由于失用可能出现萎缩的情况,进一步引发纳差、消化不良等。同时长期饥饿,由于缺乏食物的刺激,胆汁长期滞留胆囊不排出,造成水分吸收增多,时间长了容易引发胆结石。暴饮暴食,会明显影响胃的排空功能,出现腹胀,长此以往,导致慢性胃炎,引起消化功能下降。同时食物、胃酸、消化酶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有可能加重损伤,导致胃炎、胃溃疡,进而出现癌变。

4.png

2、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吃饭太快会增加胃的负担,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容易导致胃受伤。因此对食物要充分咀嚼,可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三、烟酒是癌细胞最好的帮手。酒精和香烟中的尼古丁都能刺激胃粘膜,导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使胃的功能失调,引发胃病,戒烟戒酒都是必须的。

四、保持愉悦的心情,过度的焦虑也是导致胃黏膜屏障作用的减弱的一个原因。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胃癌的“治”强调的是定期的体检,治“未癌”,或者是早期癌治疗。我们国家在2012年启动的早期癌症筛查计划,通过定期胃镜检查,明确到底是否存在胃的器质性病变,如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增生、化生等,制定治疗和随访的计划,将“蠢蠢欲动”坏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

5.jpg

胃部疾病很多均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需要定期通过相关检查,如碳13呼气以及碳14呼气试验,胃镜下进行尿素酶的实验,以及抽血化验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等,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如果检查阳性,应该积极治疗,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部黏膜的长期刺激,解除隐患。

6.jpg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手段,早期胃癌(也就是TIS和T1期胃癌)治愈率可达95%以上。所以即使是发生了癌变,只要能够早期发现,我们仍然可以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